本站提倡有节制游戏,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其传播力、影响力明显增强

2025-07-05 09:19:45来源:热点分类:热点

东南网1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通讯员 李泽波 文/图)

1月28日晚,网络央视总台春晚遇上首个“非遗版”春节,中国精彩不断。节春节非从开场视觉秀《迎福》短短1分钟展示16种非遗技艺,遗焕到压轴曲《难忘今宵》融入戏腔老歌新唱;从主会场鼓槌翻飞、新彩气势如虹的年味《潮汕英歌舞》,到无锡分会场主持人手中满是更悠江南韵味的团扇……百余种非遗元素以鲜活的面目出现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眼前,一场文化味满满、网络年味浓浓的中国盛宴温暖了屏幕内外的每一颗心。

在福建,节春节非非遗与年味的遗焕融合也别具一格。2024年12月4日,新彩中国春节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味福建的更悠漳州木版年画、灯彩(泉州花灯)、网络龙舞(大田板灯龙)等9项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同参与申报。2025年春节期间,福建各地推出216场非遗主题活动,为海内外游客和人民群众打造了一个接地气、聚人气、迎福气的非遗新年。

显然,从国家到地方,从线上到线下,非遗已经成为当代春节图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注意力稀缺时代,众多非遗项目能够借助春节这一全球性文化符号,以更加集中、直接、生动的方式与大众见面,其传播力、影响力明显增强。这不仅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各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如此,非遗才能真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让非遗与春节这对好搭档继续“走花路”,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比如,丰富春节期间的非遗活动形式,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品牌活动,增强非遗的文化影响力;加强非遗与科技的融合,利用VR、AR、AI等现代科技手段,为非遗的展示、传播提供新的方式和渠道,增强节日氛围、丰富节日体验;促进非遗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非遗主题“年味游”线路等。

相关推荐
一周热点